傅开武 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铸造协会理事;甘肃省民间商会副会长;甘肃省铸造行业协会会长;甘肃省机械工程、焊接、铸造、热处理学会理事;兰州市第十三届党代表;兰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兰州市安宁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副主席;兰州威特焊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焊材行业的国企老总到业内知名的科研带头人,20年的拼搏与发展,让傅开武创办的兰州威特焊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产能由几百吨到上万吨的跨越,实现了员工由个位数到近百人的突破,其创新的系列焊材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甚至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成为行业的标杆。如今,傅开武一手塑造的“兰光”焊材品牌,从兰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同时,也让科技报国成为新时代最精彩的符号。
1967年,傅开武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市一个普通的人家。对他寄予殷切期望的父母在给他取名时带了一个“武”字,就是希望他在健康成长后能有所作为。傅开武的童年,是在饥一顿饱一顿中艰难度过的。但他从小就很懂事,主动替父母分担。父母外出工作时,他就帮忙打扫房间,收拾家务,他也从来不挑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饥荒的年代里成长,傅开武的思想也逐渐成熟,他在心里默默立誓,长大后要努力创造新生活,让身边的人过上好日子。1986年,傅开武考上了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上大学时,傅开武就与材料专业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本科学习焊接专业,研究生攻读铸造专业。“我在大学实习时候做的课题就是优化正交设计法,也就是焊接材料配方的研发。从实验阶段就觉着搞这个材料容易出科技成果,所以也就逐渐喜欢上这个专业。”傅开武说。1990年,大学毕业后,傅开武进入兰州长河焊接材料厂工作,端上了国企的“铁饭碗”。走上工作岗位的傅开武成为一名技术员,主要从事特种焊材开发工作。他很珍惜这份工作。从最普通、最基础的工种做起,粗活、脏活、累活主动干、抢着干,从没怨言。当时我国科技还不太发达,很多高强度的铝合金焊材生产不了,需要进口,甚至一些不锈钢焊条,也需要从瑞典等国家进口。在研制新产品的日子里,每天晚上在别人下班之后,傅开武总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进行焊接试验。强烈的焊接弧光和刺鼻的浓烟常常使得他眼睛红肿、鼻腔发炎。但是,为了使研制的焊条性能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他都坚持下来了。他记得,在实验最紧张的时候,甚至长达3个月时间没有出工厂大门一步。在兰州长河焊接材料厂的岁月,傅开武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先后参与或独立开发了不锈钢焊条、耐热钢焊条、铸铁焊条、堆焊焊条等30多个品种的试制与开发,这些新品种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为企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他也成了厂里公认的“拼命三郎”。在这块“实习”基地上,傅开武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的勤奋为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和荣誉,连续6年,被工厂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些摸爬滚打的经历,也为他以后创立威特焊材,大胆革新,开拓进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全国上下一派新气象,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印记。沐浴着改革春风,傅开武所在的兰州长河焊接材料厂也一派朝气蓬勃。思维敏捷,观念转变快的傅开武迅速成长起来,积极施展自己的才华,仕途顺风顺水。从1990年10月到1996年10月,傅开武先后担任了技术员、技术科长、质检科长、生产科长、副厂长等职务。“敏锐地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而力求创新。”当时傅开武认为,“改革落后的企业管理体制,带领厂里全体员工共奔富路刻不容缓。”1997年,而立之年的傅开武因工作业绩出色调任兰州新钢长河焊接有限公司工作,历任董事、副总经理、总支书记;1999年,该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同行业中赢得了良好声誉。傅开武在业界也崭露头角,小有名气,结识了一批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长虹焊条厂、长通厂等实力雄厚的企业一一进驻兰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傅开武意识到,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只有创新突破现状,才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那段日子里,傅开武经常彻夜难眠。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离开国企的舒适区,放弃广阔的政治生涯,投身于经济大潮中,出去闯一闯,他要扛起焊接行业创新的大旗,开创一片属于自己和行业的新天地。1999年,傅开武“下海”了。对于他的“冲动”,家人极力反对,毕竟这个“铁饭碗”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后来,家人拗不过他,也知道很多像他一样的精英们都纷纷下海,在商界中找到了适应自己的新角色,也就默许并支持他的选择。1999年4月16日,傅开武创办的兰州威特焊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兰州威特焊材炉料有限公司)在安宁区正式挂牌运营。创业伊始,傅开武的公司就面临资金短缺、人才不足、开拓市场等一系列艰难局面。特别是人的紧缺,就如“拦路虎”,让企业举步维艰。有一次,公司购进了120吨焊剂,没钱雇装卸工,公司只有他和4个人,只能5人一起上阵卸车。那时正值炎热天气,沉重的货物一会儿就使得他们汗流浃背。可是面对现实,大家都明白,只有坚持下去,战胜当前的困难,才有可能换来企业的发展。这些货物足足让他们从上午一直干到了傍晚,累得筋疲力尽。2003年,是值得被兰州威特焊材炉料有限公司载入史册的年份。通过3年的蹒跚学路,这个行业“新秀” 推出的第一批产品埋弧焊丝,在社会上带来极佳口碑,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傅开武给这个品牌取名“兰光”,意思是焊材业中的一道亮光。品牌效益凸显,客户资源越来越多,订单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短短3年,傅开武把握住市场需求,低成本、无风险地赚取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随后,他购买了场地、厂房,再次扩大生产,给企业未来发展打开了一个新格局。
埋弧焊丝在工业企业中运用广泛,是威特焊材的“拳头产品”,也是公司制胜的法宝。傅开武坦言,2006年以前,是焊丝发展的最好时期。从2006年开始,原材料成本逐年增加,企业生产焊丝的利润近乎为零。2008年,受大环境影响,国内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威特焊材半年损失80多万。是坐以待毙还是冲出突围,严峻的现实考验着每一个企业,也让每一位企业家如坐针毡。“创新,必须创新!”傅开武再次意识到。怎么创新?从事焊接已经18个年头的傅开武陷入了深思。这一年,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这给了正在迷茫于企业转型中的傅开武一丝曙光,傅开武再次寻求到了行业新的创新点。“2008年我国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高铁开通,我特地去北京、上海体验了一下高铁,后来琢磨才发现它的创新点是轻量化,也叫航空材料,就是铝镁合金为主的系列合金。高铁的用材就是航空材料用到火车上,且用材量非常大。”傅开武调查得知,一节火车车厢使用铝镁合金焊丝和铝硅合金焊丝的用量要达到2吨左右,2吨的销售额有10万元,如果一列火车16个车厢,销售额就在160万,这对当前急需创新转型的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随着高铁的开通,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在和团队商议后,他们决定放弃二保焊丝和埋弧焊丝的生产,全面改成铝合金生产。对于当时为何大胆尝试改变生产线,傅开武向记者表示,“之前我们一般认为铝合金是不可焊接的,因为铝是非常活泼的一个元素。铝、纳、镁这3个元素温度都在30多度就能氧化,非常不易焊接,在电弧的温度下,焊接温度高达3000多度。但随着人类发展技术进步,氩弧焊、真空焊接等这些高难度的焊接方法,就变成了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市场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非常迫切,依赖美国进口。但美国作为战略物资,禁止出口我国。威特焊材瞄准国际焊材前沿技术,对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应用领域,从常规到高端,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而也填补了国内此项的空白。
从2008年运营到2011年投产使用,威特焊材对主导产品重新定位,轻量化铝合金材料成了主要生产方向,在市场上声名鹊起。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航空材料的生产研制单位,必须要申请到“军工三证”,包括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质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等。这些证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审查、认证。从2013年开始,傅开武奔波于多个部门申请“军工三证”,直到2018年,三证才得以齐全。“这个过程长达5年,但我还是咬牙坚持把这个做完了。”傅开武说。2016年,威特焊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标志着正式踏入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公司成长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在国内打造出一片市场后在新三板挂牌,获得新三板证书以后,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挂牌以后马上做了A轮定向增发,发行了1350万股股票,融资4000多万,奠定了在新区扩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今年还计划重新做一个B轮定向增发,再发行1000万股股票,拟募集资金6000万。”傅开武自信满满。从2000年成立至2019年,在19年间傅开武和威特焊材经历过金融危机,也遭遇过艰难险阻。也正是在一次次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跨越中,傅开武获得了更宽广的视野、平和的心态、更大的能力和丰富的能量。如今,威特焊材在业界已占据重要位置,先后斩获了无数荣誉和桂冠,并以优质的品牌取得了多个含金量较高的证书,如“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甘肃省工信委颁发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证书”,拥有专利13项。傅开武个人也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但是,梦想没有止步,创新不会停止。傅开武又规划好了一个新的版图:整体迁厂到兰州新区,扩大产能,力争3年内在创业板上市!傅开武说,他将投资目光投向兰州新区,一方面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听党指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出城入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他要借助融资力量,打入资本市场,加速威特焊材发展步伐,争取在3年内上市。“威特焊材是兰州市科技局选定的科技创新企业,依托于经济,依托于军民融合这个平台,我们计划将做好3个产品。先做铸件,铸件做完有些挤压做成丝,有些废料再次融化把它做成纳米粉。”
人才是企业之本,企业最终能否在竞争中获胜,归根结底是能否拥有优秀的人才。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说过:“自始至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威特焊材自创立之日起,就明确了管理中以人为本,在企业推行“仁政”。信赖员工、依靠员工、培养员工、关爱员工是傅开武办企业的真谛,也是多年一直坚持和秉承的人本理念。采访中,傅开武经常会提到,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坚强后盾兰州理工大学的支持。他说:“兰州理工大学焊接专业和铸造专业在全国很有名气,有国家级有色合金工程实验室,与兰州理工大学的合作是威特焊材最大的特点。很多理工大教授研发出来的专利和思路由我们做成产品用到了军工业上,这些产品在国内多数是独家生产。”2016年,傅开武获得了兰州市科技功臣提名奖,这是兰州科技界的一项至高荣誉。在颁奖中,傅开武坦言:“科技功臣提名奖这个奖项其实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我们整个科研团队。我们的课题很‘硬’,不少航天和高铁方面的课题都填补了国家空白,甚至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简单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强大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企业管理中,傅开武一直强调的是“管理者要做伯乐,当将才,带好一个团队。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大胆唯才是用。”目前,威特焊材的员工中大中专学历以上的员工比例占到70%,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高校的毕业生占据中坚力量。和他一起打拼的老员工留下来的也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流砥柱,在各个业务部门任高级经理。在很多员工眼中,傅开武为人低调、随和,但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只要他认准的事,几头牛都拉不回来。”一位员工笑着说,他们的“老大”是用人格魅力吸引着大家,他自身那些闪耀着的光辉能带给很多人勇气和力量。这是最中肯也是最高的评价。傅开武把自己的做人理念浇筑、渗透到“兰光”的品牌内涵中,塑造着“威特”的公益形象,也为更多人带来了光亮,带去了温暖。